每公里光缆正常衰减多少-科兰
每公里光缆的正常衰减范围因光纤类型和工作波长而异,以下是常见情况:
1. 单模光纤
1310nm波长:衰减系数通常为 0.3~0.4 dB/km,典型值为 0.35 dB/km。
1550nm波长:衰减系数通常为 0.18~0.25 dB/km,现代工艺可逼近理论极限 0.15 dB/km。
2. 多模光纤
850nm波长:衰减系数通常为 2.0~3.5 dB/km。
1300nm波长:衰减系数通常为 0.5~1.5 dB/km。
3. 影响衰减的其他因素
光纤质量:杂质(如过渡金属离子)会导致吸收损耗增加。
制造工艺:预制棒折射率波动、拉丝温度控制影响衰减。
弯曲损耗:弯曲半径小于30mm时,1550nm波长信号衰减呈指数增长。
温度影响:温度每下降10℃,宏弯损耗增加0.02dB/km。
连接器损耗:每个ST/SC连接器约0.5dB,APC型连接器需定期清洁。
熔接损耗:典型值0.1dB/点,机械微弯点可能产生0.35dB峰值。
4. 实际工程中的损耗计算
链路总损耗 = 光缆衰减 + 连接器损耗 + 熔接损耗 + 其他损耗(如分光器、法兰盘等)。
工程案例:某10km单模光纤链路(含2个连接器和1个熔接头),总损耗6.8dB,折算每公里0.68dB(含接头损耗)。
跨海光缆实测:40公里中继段平均损耗0.198dB/km(局部微弯点损耗峰值0.35dB/km)。
5. 衰减标准与规范
国标/邮电部标准:1310nm处衰减小于0.36dB/km,1550nm处衰减小于0.22dB/km。
ONU设备开通容限:通常为-29dBm,1分2分光器损耗约3dB,每增加一倍增加3dB。
法兰盘引入插损:0.5dB/个,熔接头引入插损0.1dB/个。
6. 优化建议
选择合适的光纤类型:长距离传输优先选择单模光纤(1550nm波长),短距离传输可选择多模光纤。
提高制造工艺:优化沉积工艺,减少杂质和结构缺陷。
规范施工:避免过度弯折,确保连接器和熔接质量。
环境控制:保持温度稳定,减少温度对衰减的影响。
预留余量:实际工程中建议预留10%~20%的余量,以应对老化及环境变化。